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,是甘肃陇南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也是文县对外宣传、展示县域文化魅力的靓丽名片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白马人用豪放原始的舞蹈、醇香四溢的五色酒、酣畅淋漓的敬酒歌吸引着八方来客。白马面具舞“池哥昼”,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8月24日,竟博电竞“广角镜助推民族团结”实践团走进文县铁楼乡传习所,深入了解白马人的历史与文化。
实践团成员分别从“族属初探”“风情风物”“保护传承”等几方面对白马人的历史与生活进行了了解。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,抢救、保护、传承和记录这一留存于崇山峻岭中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和特色风俗,成为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。
白马人从刀耕火种、狩猎捕鱼的岁月里走来,他们在与自然的交融、抗争中,孕育了本族群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,历经数千年的风云变迁,保存并传承至今。在参观过程中,队员们发现此前在网络上看到的照片和资料中,帽子是白马人服饰文化的标志之一,沙嘎帽以其独特的装饰和造型展示了白马人服饰文化的个性。而在展馆内,队员们了解到到沙嘎帽是用白羊毛毡做成的,形状如带花边的圆盘,浅底,帽檐为波折状,帽顶的一侧插1~2根洁白的雄鸡翎,极富装饰意味。民族服饰之间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,但白马人的沙嘎帽却是独一无二的,不仅形式独特,也蕴含着深厚的白马人民俗文化。白马人服饰上的图案同样有着不同的寓意,比如“米”字花是女性服饰上最普遍的图形,象征太阳的光芒;带圆圈的“米”字则是对太阳形体的直接描绘,体现了白马人对太阳神的崇拜等等。一边阅读着讲解词一边欣赏白马人的服饰,实践团成员们跳出书本上的知识,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白马文化。
提到舞蹈,实践团队员们最想了解的就是白马人的池哥昼,这是白马人历史上传承的一种原始古朴的祭祀性集体舞蹈,感谢神灵的护佑,驱魔祛邪,迎福纳祥,祈求村寨平安,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,每年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,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祭祀仪式。
此外,实践团成员们还在展馆内看到了池哥昼主要传承人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余林机,省级非遗传承人班用明的个人简介,深感几位老师对白马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,并计划在未来的行程中前往对两位传承人进行采访,挖掘深埋于文化之中的故事。
通过参观展览,实践团成员们对生活在文县的白马人历史、生存状态和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进一步挖掘、整理,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,不断加大传承保护和利用的力度,为白马人民俗文化走出甘肃,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,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做出传媒学子自己的贡献。